現代家庭中有很多孩子幾歲的時候說話還不流利,家長十分的著急,都想各種辦法去改變這種狀態。但有的家長脾氣暴躁,失去耐心的時候,會對孩子動手,這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,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封閉自己,不再開口說話。那么,五歲小孩說話不流利怎么辦才是最正確的呢?
大部分孩子說話不流利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說話學來的。兒童期正是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,兒童的心理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。當親友、同學和鄰居中,如果有口吃的人,就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。剛開始可能是出于好玩,但是時間久了,孩子就會養成習慣,一時半會難以改變。 同樣有大量事實表明,兒童說話不流利是由于受到驚嚇、被嚴厲斥責、懲罰、嘲笑、環境突然發生變化、父母雙亡或離異、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懼、焦慮情緒的結果。由于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說話不流利者不少見。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、恐懼的事件之后,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,例如遇見某種動物,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,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后,會發生說話不流利的現象。
當然,也可能是因為您的孩子的思維可能比他組織語言的速度要快,而且無論是事物的表達能力還是詞匯量以及認知能力有限,有些事物在表達的過程中出現重復詞語或者重復發音,這都是正常的現象。年齡越小的孩子詞匯量也越少,表達方式有限,家長不必過于擔心。但是小孩5歲還說話不流利,要考慮是否有
語言障礙問題,要多加重視,給孩子做一些語言能力的訓練以此調節。
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發展語言并避免說話不流利,您可以運用以下一些基本的技巧來促進孩子語言的良好發展。多與孩子交流互動,注意不能強行糾正,更不能訓斥,促進語言發展的過程可在孩子放松的時候進行,不要對您的孩子說“重說一遍”、“說慢一點”、“好好說”等話語來引起孩子對他講話的方式的注意。要給孩子一個沒有壓力的交流機會,避免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。不要對孩子有超出他發展水平的期望。接受他說話的方式,不要顯示出您不滿、害怕、窘迫、生氣或是驚奇。讓孩子自己說話和表達,不要打斷他,也不要對他應該怎樣說話做出過多建議。把談話變成一次愉快的經歷,用游戲、童謠和故事來鼓勵孩子說話。
與此同時,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,最好家里的大人都是標準的普通話,保持同一種語言且流利的表達。大人交流的時候,可以放慢語速的交流,可以讓孩子聽清楚,以便孩子學習模仿。對于一些簡單的事情,可以讓孩子代為轉達,給孩子講清楚事情,讓他流利的重復一遍,以達到鍛煉孩子多說話多練的目的。多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。
孩子在年幼的時候,是個敏感的個體,對周邊的人或事會尤為注意,深受其影響。所以,在教導孩子的同時,要注意方法,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,切忌沖動、暴躁或暴怒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您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