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,口齒伶俐。但我們發現,學說話這件事并不簡單。有些孩子在學說話時遇到困難:比如有的小孩說話晚,有的吐字不清,還有的說話結巴、不流利......面對孩子的語言障礙,采取恰當的干預措施,就能有所改善,那么孩子說話不流利怎么辦?
孩子說話不流暢主要有這三種形式:
第一種情況是第一個字很難發音,艱難說出首字以后,一直結巴重復;
第二種情況是說一句話,有個別字詞重復啰嗦,別人聽不懂他說的啥;
第三種情況是出現語句中斷、卡頓,在進行描述時語言不完整,語言邏輯不通。
面對孩子說話不流利問題,首先要為兒童消除引起語言不流利的心理因素。父母以及其他人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語言障礙,減輕孩子的交往壓力。不模仿孩子結巴、不去嘲笑他們,更不要強迫他們改正。
用平等、耐心、尊重地態度與孩子溝通交流,在心理層面幫助孩子消除語言卡頓產生的焦慮緊張情緒,避免口吃加重。
其次,家長也不要太過著急,要慢慢引導,給孩子大量語言輸入。低齡的孩子,由于詞匯量不夠,說話會有一些不流利的現象。
家長要為孩子建立認知學習,用讀故事,念兒歌的方式增加孩子詞匯量,建立語言邏輯,改善孩子說話不暢問題。
同時,要為孩子建立一個舒適的語言學習環境。孩子在說話的時候,認真聽孩子說。并且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語言模仿榜樣。而家長在說話時,盡量放慢語速、語調平穩、吐字清晰有節奏,創造一種平和的模仿狀態。
在改善兒童語言問題時,也要適當結合生活情景,給孩子提出任務。如讓他自己打電話、到商店買東西、向陌生人請教問題等等。當孩子表達有進步時,應當及時給予獎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