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發展是兒童成長期間重要環節之一,也是家長非常關切的一項基礎能力。有的孩子語言發展落后,他們不說話、詞匯少、理解能力差......那么,如果孩子被評估出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會自愈嗎?
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因素有很多,主要分為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環境因素兩大類。
1、有些孩子大腦發育受損,或語言功能發育障礙。他們理解能力差,吐字發音異常。這類孩子的語言學習比較困難,情況嚴重的,還會同時存在智力障礙,特殊行為等多種問題。
家長一定不能心存僥幸,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排查,進行干預治療。讓孩子在學習基礎技能中,掌握基本表達能力。
2、有些孩子存在器官缺陷,卻沒有早干預,等到后續發現問題,難以恢復語言功能。比如有的聽障兒童聽力補償過晚,錯過了大腦發育黃金期,在認知和理解方面嚴重發育不足,他們后期學習語言的難度較大。
孩子半歲左右,家長可以在他身后喊他,或發出聲音,觀察孩子是否有反應。一旦情況不妙,要盡早帶孩子做聽力篩查,確定孩子是否存在聽力問題。
3、有的孩子說話晚是因為大腦語言功能區缺乏有效刺激。比如缺少必要的觸覺體驗和前庭刺激,孩子出現感統失調,導致孩子對語言感知較差,無法觀察并模仿外界語言。
感統失調的孩子一般無法自主改善語言功能,需要進行一定感統刺激,在感統訓練中促進大腦功能發展,激發語言能力。
4、還有的孩子語言遲緩是由于語言環境差,孩子早期語言學習缺失。比如家長很少教孩子說話;或者是家長經常在孩子嘗試表達前就給出反應,使得孩子覺得沒有必要說話,便不再開口。
如果是缺乏語言環境,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,家長也切勿盲目期待孩子哪天能自主學會說話。仍要及早進行語言訓練,在耐心細心的訓練中積累語言,擴展語言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