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經常聽見很多家長說自家的孩子說話晚,有的家長看見別的孩子還沒到2歲就會說簡單的句子了,而自己的孩子2歲半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。那孩子什么時候說話才是正常的呢?是否需要進行語言訓練呢?
其實兒童語言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,在寶寶剛出生到3個月的時候就會發出一些喉音了,像啊、嗚、呀等一些單音節的字;6-9個月以后能發唇音,可能會無意識的模仿爸爸媽媽說話,或者叫爸爸媽媽;1歲到1歲半以后孩子大多會說一些兩個字的重音,像飯飯、花花、果果等一些簡單的詞語;到了2歲以后孩子基本可以掌握300-400個詞和一些簡單的句子,例如:媽媽上班、要吃飯飯等。
1-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,家長在這個期間需要多引導孩子說話,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環境,像一些家庭可能爺爺奶奶說方言,爸爸媽媽說普通話,在孩子剛接觸說話的時候還沒有一個好的辨別能力,語言環境復雜也是孩子說話遲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家長盡量在家都說普通話,給孩子塑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。
對于孩子幾歲說話才算晚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,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和語言環境都是不一樣的,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通常也不一樣。如果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,或者沒有任何交流性的語言,就需要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發音器官的檢查,只要是正常的就說明不是疾病所導致的說話晚。具體情況可以先到專業的機構進行語言能力測評,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現在的語言發育情況,以及影響孩子語言發育的一些原因。
3歲之前是孩子語言訓練的黃金時期,家長可以根據兒童的語言發育規律來判斷孩子現在的發育情況,或者是在經過專業的語言能力測評以后,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是否孩子說話晚,更多兒童語言能力相關知識可瀏覽往期文章。